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1998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03:36  浏览:95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1998年修正)

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修正)
广东省政府


(1994年6月2日粤府(1994)62号发布 根据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等50项规章的决定》进行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船舶设计的管理,保证船舶设计质量,确保航行安全,促进我省造船工业及航运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本办法所称“船舶设计”(含改造工程)包括沿海、内河、湖泊、水库内使用的各种材质的船舶以及水上浮动建筑物的设计。
第三条 船舶设计资格划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分别按其规定范围承担船舶设计业务(具体划分见附表一)。
表中所称的船长,系指现行船舶规范中的两柱间长;所称特种船舶,系指滚装船、液化气船、散装化学品运输船、较复杂的工程船、水上平台以及副氏数大于或等于0.4的高速船。
第四条 船舶的主要参数与技术性能不属于同一等级的设计范围,以高者确定设计级别。
第五条 凡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必须申领《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证书》(以下简称《设计证书》)。
申领《设计证书》的单位或部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的船舶设计单位或企事业内部的船舶设计专业技术部门;
(二)有符合附表二所要求的专业设计队伍,设计人员不足时,可聘请具有相应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被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
(三)拥有与船舶设计资格等级相适应的设计手段和场所,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甲级资格的还必须配有微机工作站和专门的资料档案室。
第六条 申领《设计证书》的手续:
(一)填报“广东省船舶设计单位登记表”(见附表三),同时提交设计人员(含聘请人员)的资格证书及与聘请人员签订合同的复印件;
(二)申领甲级和乙级“设计证书”的,向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发证;
(三)申领丙级《设计证书》的,向所在地县(含县级市,下同)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核后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发证,并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四)发证机关颁发《设计证书》后,抄送各级船检部门。
第七条 《设计证书》是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具备相应设计能力的资格凭证。
《设计证书》有效期为5年。《设计证书》期满前3个月,持证单位必须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新证书。
《设计证书》由省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八条 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不得高于《设计证书》规定的级别承担船舶设计业务。需要扩大设计范围的,必须按本办法第五、第六条规定重新申领《设计证书》。
第九条 船舶设计图纸和计算资料必须符合现行船舶规范、标准和国际公约的要求。
设计图纸的“设计”、“校对”、“审核”、“审定”等标题栏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签字。
第十条 各级船检部门,对无证设计或超出《设计证书》所规定设计范围的,应不予受理审图、验船和签证。
第十一条 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内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办法,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凡无证设计或擅自超出设计等级设计的,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设计,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十三条 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因设计原因发生技术质量事故的,原发证机关可视事故的严重程度,给予以下相应处罚: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降低船舶设计资格等级;
(三)取消船舶设计资格。
第十四条 已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申领《设计证书》。逾期不申领的,按无证设计处理。
第十五条 水产系统从事社会营业性运输的渔业船舶设计资格认可按本办法办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交通厅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附表一: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等级划分表
----------------------------------------
|设计资格| 设 计 范 围 |
|等 级| |
|----|---------------------------------|
| 甲 | |
| | 各种类型的船舶。 |
| 级 | |
|----|---------------------------------|
| 乙 |除了特种船舶、沿海客船以外的下列船舶: |
| |一、船长小于60米的内河各类驳船及机动船舶;船长小于60米的Ⅱ、Ⅲ|
| | 类沿海机动船舶及船长小于80米的各类驳船。 |
| 级 |二、主机单机功率小于400千瓦的船舶。 |
| |三、电站单机容量小于100千瓦的船舶。 |
|----|---------------------------------|
| 丙 | |
| | |
| |除了特种、沿海客船以外的下列船舶: |
| 级 |一、船长小于30米的机动货船;船长小于50米的驳船。 |
| |二、主机单机额定功率小于120千瓦的船舶。 |
| | |
----------------------------------------
附表二: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各等级设计人员要求
----------------------------------------
|设计资格| |
|等 级| 设 计 人 员 的 素 质 和 数 量 |
|----|---------------------------------|
| 甲 | |
| | |
| |一、船体、轮机、船电专业高级工程师各1名; |
| |二、船体专业工程师3名;轮机专业工程师2名;船电专业工程1名。 |
| 级 | |
| | |
|----|---------------------------------|
| 乙 | |
| | |
| |一、船体专业高级工程师1名; |
| 级 |二、船体、轮机、船电专业工程师各1名。 |
| | |
| | |
|----|---------------------------------|
| 丙 | |
| | |
| |一、船体专业工程师1名; |
| 级 |二、船体、轮机、船电专业的助理工程师各1名。 |
| | |
| | |
----------------------------------------
附表三:广东省船舶设计单位登记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日期:
----------------------------------------------
| 单 位 名 称 | | 电 话 | |
|---------|-----------------|-------|--------|
| 单 位 地 址 | | 邮政编码 | |
|---------|-----------------|-------|--------|
| 主 管 单 位 | | 电 话 | |
|---------|-----------------|-------|--------|
| 设计部门名称 | | 电 话 | |
|---------|-----------------|-------|--------|
| 设计部门所在地 | |设计单位或部门| |
| | |成 立 日 期| |
|---------|-----------------|-------|--------|
| 设计部门职工 | |其中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
| 总 人 数 | | | |
----------------------------------------------

----------------------------------------------
| | |共 计| |船 体|轮 机|船 电|其 它| 备 注 |
| |其|-----|---------|---|---|---|---|--------|
| |中|高级工程师| | | | | | |
| |技|-----|---------|---|---|---|---|--------|
| |术|工 程 师| | | | | | |
| |人|-----|---------|---|---|---|---|--------|
| |员|助理工程师| | | | | | |
|截| |-----|---------|---|---|---|---|--------|
| | |技 术 员| | | | | | |
|止|-|-----|---------|---|---|---|---|--------|
| | |姓 名|年龄|技术 职称|所学专业|现在从事专业|学 历|备注(是否外聘)|
|一| | | |资格证书号码| | | | |
| | |-----|--|------|----|------|---|--------|
|九| | | | | | | | |
| | |-----|--|------|----|------|---|--------|
|九|主| | | | | | | |
| |要|-----|--|------|----|------|---|--------|
|年|技| | | | | | | |
| |术|-----|--|------|----|------|---|--------|
|设|骨| | | | | | | |
| |干|-----|--|------|----|------|---|--------|
|计|人| | | | | | | |
| |员|-----|--|------|----|------|---|--------|
|部|简| | | | | | | |
| |况|-----|--|------|----|------|---|--------|
|门| | | | | | | | |
| | |-----|--|------|----|------|---|--------|
|概| | | | | | | | |
| | |-----|--|------|----|------|---|--------|
|况| | | | | | | | |
----------------------------------------------

----------------------------------------------
| |主| | 名称、型号、规格 | 主 要 技 术 数 据 |数 量|完 好 状 况 |
| | |电|----------|--------------|---|--------|
| |要| | | | | |
| | |脑|----------|--------------|---|--------|
| |设| | | | | |
| | |微|----------|--------------|---|--------|
| |备| | | | | |
| | |机|----------|--------------|---|--------|
| |情| | | | | |
| | |-|----------|--------------|---|--------|
| |况|基| | | | |
| | |他|----------|--------------|---|--------|
| | |设| | | | |
|截| |备|-------------------------|---|--------|
|止|-|-|-------------------------|---|--------|
| | | | 名称(图号、规范号、等) |数 量|备 注 |
|一| |主|-------------------------|---|--------|
| | |要| | | |
|九| |船|-------------------------|---|--------|
| | |舶| | | |
|九| |产|-------------------------|---|--------|
| | |品| | | |
| |资|图|-------------------------|---|--------|
|年| |纸| | | |
|设|料|---------------------------|---|--------|
| | |主|-------------------------|---|--------|
|计| |要| | | |
|单|档|常|-------------------------|---|--------|
|位| |用| | | |
|或| |规|-------------------------|---|--------|
|部|案|范| | | |
|门| | | | | |
|概|情|---------------------------|---|--------|
| | |主|-------------------------|---|--------|
|况|况|要| | | |
| | |国|-------------------------|---|--------|
| | |际| | | |
| |表|公|-------------------------|---|--------|
| | |约| | | |
----------------------------------------------

----------------------------------------------
| | |设| | | |
| | |计|-------------------------|---|--------|
| | |手| | | |
| | |册|-------------------------|---|--------|
| | | | | | |
| | |---------------------------|---|--------|
| | |其| | | |
| | |他| | | |
----------------------------------------------

--------------------------------------
| |船舶类型及| 主 尺 度 | 功率 | 材质 |用船单位及|制造厂及|
| |图纸名称 | | | |使用状况 |出厂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九| | | | | | |
|八| | | | | | |
|三| | | | | | |
|年| | | | | | |
|以| | | | | | |
|来| | | | | | |
|曾| | | | | | |
|设| | | | | | |
|计| | | | | | |
|过| | | | | | |
|船| | | | | | |
|舶| | | | | | |
|使| | | | | | |
|用| | | | | | |
|情| | | | | | |
|况| | | | | | |
|简| | | | | | |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船舶设计资格证书的级别: |
| |----------------------------------|
| |设计单位或者部门所在单位意见: |
|能| |
|承| |
|担| 签章 年 月 日 |
|哪|----------------------------------|
|种|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船| |
|舶| |
|级| 签章 年 月 日 |
|别|----------------------------------|
|范|资格审查委员会意见: |
|围| |
|的| |
|设| 签章 年 月 日 |
|计|----------------------------------|
|任|批准: |
|务| |
| | |
| | 签章 年 月 日 |
--------------------------------------


(1997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号发布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
四十五、关于《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的修改决定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省政府1994年6月2日以粤府〔1994〕62号文发布)的第十二条修改为:“凡无证设计或擅自超出设计等级设计的,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设计,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



1994年6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眉府办发〔2010〕2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

《眉山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眉山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眉府办发〔2006〕17号)同时废止。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眉山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把眉山建设成为优美、整洁、文明的宜居城市,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眉山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门前三包”是指责任单位负责或者协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责任地段内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市容秩序等。

第三条 凡在眉山城区范围内道路两侧的临街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责任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管“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东坡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监督“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工作,街道办事处负责“门前三包”的责任制管理、考核等工作。

规划建设、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环保、文化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协助做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门前三包”责任范围:

(一)“门前三包”的责任范围包括责任单位的临街建(构)筑物前的地面、墙面、空间整体周边环境。前后为自责任单位建(构)筑物墙基至道路边石,左右至相邻单位墙体。“门前三包”责任范围不明确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划定。

(二)城市公共设施由市容、园林、市政、通信、邮政、供电、广播电视等单位按照业务分工和产权所有,分别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内容:

包环境卫生:门市(单位)内配备垃圾容器,不向外扔杂物、垃圾,自觉搞好门市(单位)对应人行道的环境卫生,将垃圾放置于垃圾地库或定时收集点。

包市容秩序:不得违规占道经营、娱乐,自觉清理门市(单位)、建(构)筑物上的小广告,将门市前的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到非机动车停放点,不得违规设置招牌、广告,不得违规占用人行道停放机动车。

包园林绿化:爱护门前绿化树木和花草,严禁攀折树木、践踏草坪,自觉清理绿化树上的悬挂物,自觉清理绿化带内的垃圾,不得依树搭棚、擅自占用绿地。

第七条 “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道路两侧的“门前三包”由建(构)筑物产权人负责;产权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间约定管理责任的,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经营门市由经营者与产权人共同负责。

(二)集贸市场的“门前三包”由开办单位负责。

(三)建筑工地和拆迁工地的“门前三包”由施工单位和

拆迁人负责。

(四)住宅小区的“门前三包”由物业管理企业或权属单位负责。

(五)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末站、码头、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门前三包”由管理使用单位负责。

(六)各种摊点、售货亭的占用场地,由从业者负责。

第八条 责任单位应当按要求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门前三包”责任书应当明确“门前三包”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时间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责任单位应当落实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门前三包”工作。

责任单位应自觉接受城市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监督、检查、考核。

第九条 责任单位应当认真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规定的义务,保证责任区内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和市容秩序达到规定标准。

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劝阻和制止,劝阻和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责任单位可以委托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企业负责其责任区内的“门前三包”工作。办理委托后,其责任主体不变。市容环卫管理单位不得接受责任单位的委托。

第十一条 各街道办事处应加强对“门前三包”责任制的管理,开展“门前三包”优秀单位(门市)和不合格单位(门市)评选活动,定期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十二条 对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成绩突出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由东坡区人民政府或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予以表彰。

第十三条 对检查不符合“门前三包”要求的责任单位,由街道办事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年度累计三次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通报批评,并商请相关部门取消该单位卫生单位、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及其它评先评优资格。对拒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单位,经东坡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报请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批准,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新闻媒体和公开场所曝光。

工商、文化、公安、卫生部门按职责配合做好教育和处罚工作。

市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门前三包”工作的宣传力度,对“门前三包”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违规行为公开实名曝光,必要时实施跟踪报道。

第十四条 “门前三包”责任单位违反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管理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眉山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不服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街道办事处或专职管理人员管理,无理取闹,或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公务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公民有权监督“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对不认真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失职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指“门前三包”责任单位之外的城市居民的责任区管理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各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改前地主出典的城镇房屋经过三十年能否回赎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改前地主出典的城镇房屋经过三十年能否回赎问题的批复

1988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7年9月24日(87)民请字第3号《关于王美坚、王仕宝、王仕善与叶日新、叶日兴、王中业房屋典当回赎纠纷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王建南(1967年死亡)1948年将其现座落在钦州市三马路88号房屋一间,出典给叶日新、叶日兴和王中业之父王庭枢(1975年死亡),典契未载明典期。土改时,王建南被定为地主成份。该房出典后,经过30年,王建南及其子女从未提出过回赎。现王建南的子女王美坚、王仕宝、王仕善要求回赎,不予准许。讼争房屋之产权应归承典人叶日新、叶日兴和王庭枢的法定继承人王中业共同所有。